索引号: | /2022-0000 | 公开责任部门: | |
公开日期: | 2022-03-22 10:24 | 发布文号: | |
公开目录: | 工作报告 | 公开形式: | 主动公开 |
有效性: | 有效 |
2022年3月19日在mobile 365365051_www365bet娱乐场_www.bst365.com第十九届
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mobile 365365051_www365bet娱乐场_www.bst365.com人民政府代区长 吴大林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
2021年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凝心聚力、苦干实干,经济发展总体平稳,人民生活持续改善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完成生产总值407.27亿元、增长7.8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.6%,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.27亿元、增长7.67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%、10.4%。
巩固衔接稳步推进。选派第一书记、工作队员1557名,实现涉农行政村帮扶全覆盖。出台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系列政策,“三类户”帮扶责任落实到人,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安全住房、安全饮水巩固提升,教育、医疗、兜底等政策稳定落实,防范因病返贫监测机制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。新建新社区工厂99家,新开发公益岗位1664个,转移脱贫劳动力8.5万人。“832平台”等销售农产品3.6亿元。易地搬迁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,安置社区“居住簿”制度全面推行。建总行、武进区结对帮扶持续强化,投入资金3.3亿元,实施项目103个。
经济恢复稳中向好。147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.6亿元,龙王泉30万吨富硒水、宏源泰袜业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,康城雅苑、区档案馆等111个项目进展顺利。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提质,新增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5户。投入8500万元支持富硒特色产业,建成蔬菜保供基地14个,改造提升核桃园3.5万亩,生猪、茶叶、魔芋产业提质增效,农业增加值增长6.2%。区互联网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,宝业农特产品物流园建成投运,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.9%。组织招商28场次,引进项目61个,省际到位资金110亿元,同比提高22.6%。减税降费9800万元,新增市场主体10553户,新增“五上”企业71家、数量全市第一。
城乡建设步伐加快。城市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,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正式启动,茨沟镇获评国家卫生镇。城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,秦巴路、明珠路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。张坝路、流水河大桥等6路5桥建成投用,紫荆至茅溪公路、洪山龙王寨桥等4路5桥加快建设。库区移民后扶、病险水库加固等项目加快推进,新建堤防工程7.5公里。气化乡镇稳步实施,接通天然气2000余户。第五批电信服务试点全面完成,建成5G基站493个。治污降霾持续发力,“五长+一员”共治河湖全覆盖,“十年禁渔”成效明显,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、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二。“林长制”全面落实,绿化造林15万亩。蒿坪河生态治理完成投资1257万元,秦岭小水电整治全面完成。
民生保障坚实有力。教育事业持续加强,实施重点校建项目19个,新增学位1170个,集团化办学成效凸显,“双减”工作稳步实施,关停学科类培训机构70家。区三院综合楼建成投用,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竣工,区中医院加快建设,医联体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;医疗机构整顿扎实推进,在全省率先建成医保智能监管平台。公共文化服务扩面提效,建民长岭等五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,首个集镇自助图书馆在五里开馆。完成技能培训6190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15万元,新增城镇就业5150人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全面完成,创建健康养老示范点10个。社会保障、特困救助等措施落实有力,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在全省推广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显着提升。民族工作持续用力,老城街道办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。
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“321”基层治理全面推行,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,“破小案暖民心”等系列行动扎实推进,治安警情下降38.9%。信访工作持续加强,化解积案249件。“无欠薪区”创建成效明显,追回欠薪2027万元。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,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59万剂次。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深入推进,排查整改隐患654处,安全形势保持稳定。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,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。
各位代表,2021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,为区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!回顾过去的五年,我们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锚定目标、坚定信心,攻坚克难、砥砺奋进,顺利实现了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,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投入资金155亿元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。新建改建村组道路2132公里,实施安全饮水530处,改造农村电网385个村。建成易地搬迁社区170个,改造危房7042户,23809户81594人进城入镇。开发公益岗位1.2万个,开展技能培训3.2万人次,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6万人,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.4%。60996户202998人全部脱贫,2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整区脱贫摘帽,102万汉滨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,昂首迈进小康社会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破解难题的主抓手,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。五里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,入驻企业188户,总产值超过200亿元;富硒食品、纺织服装、新型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。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96个,生猪、魔芋、核桃发展全市第一,茶叶全市第二,五里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。数字产业后发赶超,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。
五年来,我们自觉扛实城乡建设重任,征收土地2.1万亩、房屋203万平方米,保障富强机场、汉江大剧院等30多个重大项目如期建成。改造城市社区及背街小巷205个,占道经营、乱停乱放等“城市病”有效治理,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,城市形象和品质全面提升。大叶路、县财路等一批县乡公路建成通车,汉江综合整治、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项目竣工投用。五里、流水等重点镇加快建设,城镇化率提高5.7个百分点。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,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完成。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治理、“大棚房”整治成效明显,注销矿权63宗。空气、水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累计民生投入269亿元,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8%。坚持教育率先发展,城区新增学位1.3万个,“大班额”问题有效缓解,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完成,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、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区。新建、扩建公立医疗机构31个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建成投用,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。建成文化场馆437个,老城东关街区被命名全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%,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%,低保、特困供养分别提高1815元和1000元。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度大幅提升,荣获全省平安县区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区称号。
五年来,我们突出创新发展抓改革,两轮政府机构改革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,全省“三变”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现场会在汉滨观摩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持续深化,300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,100项高频事项下放到镇办,一枚印章管审批、只进一扇门、只跑一次路、一网通办、跨省通办全面实施,审批服务事项材料精简60%以上,市场主体达到6.8万户,连续五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区。争取上级转补、政府债券实现“五连增”。城投公司、五里园区公司等融资能力持续提升。68个农产品获得“双品一标”,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认定,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。
五年来,我们深入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,在脱贫攻坚一线践初心、担使命,在推动发展中找差距、抓落实,履职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。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监督,办理人大议案1件、代表建议1150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280件。“七五”普法圆满收官,法治汉滨建设有力有效。政务公开纵深推进,政务服务提质增效,审计监督延伸到村。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落实有力,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以解决,政风行风持续向好。
同时,统计、金融、工会、妇联、共青团、工商联、档案史志、红十字会、老区建设、慈善救助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、作出了新贡献。
各位代表,过去的五年,是汉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。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、要素供给日益趋紧、脱贫攻坚量大面广、新冠疫情持续影响,各种不利因素叠加,我们不抱怨、不懈怠,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,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,取得了让全区人民骄傲的辉煌成就。放眼全国创新示范,获得国家循环发展示范区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6项国字号殊荣,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茨沟模式”在全国推广,涉农资金助推资产收益扶贫做法被财政部推介,新社区工厂发展被央视和新华社报道,电商扶贫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。面向全省追赶超越,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中上位次,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、省级文化先进区等荣誉20余项,现代农业园区、电商发展、营商环境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立足全市引领发展,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逐年上升,已超过三分之一,龙头地位更加稳固;完成了全市25%、全省4.3%的减贫任务,大区贡献更加明显。
这些成绩与进步,是区委坚强领导,区人大、区政协监督支持,全区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,向全体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,向驻区部队官兵、应急救援指战员、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,向在汉滨开展帮扶的中省市单位、投资发展的广大客商,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各位代表,五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:实现汉滨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,必须坚持党的领导,深刻感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;必须坚持发展为要,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,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;必须坚持生态优先,走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之路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奋力实现绿色崛起;必须坚持民生为本,全面发展社会事业,用情用力提高民生质量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必须坚持改革创新,破除惯性思维,激活发展动能,不断消除制约发展的一切束缚;必须坚持改进作风,低调务实不张扬,奋力拼搏勇争先,以强烈的责任感、使命感、紧迫感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认识到:经济总量不大、基础条件不优、产业层次不高,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短板;资源利用水平不高、科技支撑能力不足、开放发展氛围不浓,活力不强仍是最大难题;巩固衔接任务艰巨、乡村振兴量大面广、城乡发展不够均衡,基础不优仍是最大弱项;引资融资效果不佳、财政增收空间不足、刚性支出居高不下,收支矛盾仍是最大瓶颈;社会治理机制不优、精细管理程度不深、矛盾化解还有欠缺,风险防范仍是最大压力;少数单位本位主义、少数干部担当不足,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难办”等问题依然存在,作风不硬仍是最大隐忧。这些困难和问题,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力解决。
二、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
今后五年,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通落实“五个扎实”“五项要求”,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、市委、区委决策部署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“发展为要、民生为本、生态立区、产业兴区、项目支撑、创新开放”发展路径,突出“三区一域”协同发展,五里工业集中区推动现有企业、产业集群、招商引资、服务管理、产镇融合五个提质,城东新区实施要素保障、基础设施、项目建设、产业培育、机制创新五个提速,中心城区强化教育保障、医疗服务、营商环境、城市管理、社会治理五个市区一体,农村区域打造产业龙头、治理典型、振兴标杆、集镇特色、旅游亮点五个示范,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现高效能治理,谱写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新篇章。
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.5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.5%,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.5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%和8%,全面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。
(一)在经济发展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通过五年的发展,经济总量占到全市37%以上,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在省域内实现生产总值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、非公经济占GDP比重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“五个进位”,在市域内实现工业集中区、现代农业园区、现代服务业、城镇建设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“六个引领”。建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、全市生态康养产业先导区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。
(二)在产业建设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围绕富硒食品、纺织服装、新型材料、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,以五里工业集中区、城东新区为主阵地,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,支撑工业优先发展。做大做强生猪、茶叶、蔬菜、魔芋、核桃主导产业,做精做优蚕桑、油茶、拐枣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,推动农业提质增效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,打造汉滨旅游新优势,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(三)在城乡融合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立足区位优势,自觉扛实责任,助推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,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、网格化、智慧化。精准落实城市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城东新区,聚力打造“湖城一体、产城融合、生态宜居、创新引领”半岛新城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,培育一批产镇融合、农旅融合重点镇。深化乡村建设行动,建设北横线、瀛湖环湖路等一批基础设施,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改善,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。
(四)在民生保障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精准补齐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,全力保障群众就业增收,不断提升保障水平,增进民生福祉,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,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。通过五年的努力,让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取得更大进展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续增强。
(五)在生态建设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坚持“山水林田湖”系统治理,突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、环境治理精细化、生产方式绿色化。着力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,刚性落实“十年禁渔”,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,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。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,努力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。
(六)在社会治理上追赶超越、龙头引领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,抓实抓细各领域安全监管,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,提升政府公信力,着力规范市场行为,营造公平公正社会氛围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全面落实“321”基层治理,扎实推进法治汉滨、平安汉滨建设,争创全省首批“平安银鼎”,建成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、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先行区。
各位代表,展望未来,我们信心满满,只要抓住机遇,奋力实干,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,如期实现发展目标。
三、2022年工作重点
2022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。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6.5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,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%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%、9%。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:
(一)巩固脱贫成果,有效衔接乡村振兴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首要位置,发展壮大乡村产业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完善动态监测机制,分层分类精准帮扶,着力提升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水平。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,让群众住房安全可靠。加强农村供水日常管护,提高农村人口饮水质量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行动,不让学生因困难失学。强化因病防返贫动态监测,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。健全就业监测体系,实施“订单培训+定向输出”,提升就业增收质量。持续抓好后续帮扶,建设一批留守儿童之家、养老服务站、便民市场,规范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,让搬迁群众安全感、融入感不断提升。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护,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聚力发展乡村产业。适度扩规模、稳步提水平、持续增效益,聚力打造生猪、茶叶、蔬菜、魔芋、核桃“5+X”特色产业示范带。建成立华10万头生猪养殖、民荣5万头生猪繁育项目,加快阳晨繁育基地迁建,确保生猪饲养稳定在65万头以上。改造茶园1.5万亩,建设陕南富硒茶交易集散中心,推动安康富硒茶、“陕茶一号”品牌整合。推广忠诚一厂多园模式,建成蔬菜保供基地15个,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。大力推广林下魔芋,支持芋硒王、悠源魔芋发展订单生产,提高魔芋产业效益。改造核桃基地3万亩,发挥科研院所、科技特派员作用,解决良种繁育、管护改造等问题,提升汉滨核桃品质。因地制宜发展稻渔、蚕桑、油茶、烤烟、天麻、养蜂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。支持产业龙头发展,培育一批有爱心、有热心、有诚心、有良心、有恒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实施质量强农行动,培育市级以上航母园区2个、家庭农场100个、高素质农民350人。
持续改善乡村面貌。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持续提升路、水、电、讯等保障水平。建成安岚高速吉河、双龙引线和紫荆至茅溪公路、天山至田坝公路、古关路、石梯青山沟桥、洪山龙王寨桥、大竹园正板桥,加快建设东镇至三县堡公路、香河口桥至瀛湖桂花公路、茅溪沟桥,开工建设松坝至前河公路、紫荆规划桥、建民忠诚桥,启动建设叶恒路大河、紫荆集镇段改线工程。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张滩防洪三区、中小河流治理县河段防护项目,推进流水河心、瀛湖火星等76处安全饮水巩固提升,加快月河供水一体化、黄石滩灌区节水改造。实施一批城乡配电工程,提升城乡居民用电质量。启动气化乡镇二期,推进县河、大河等燃气设施建设。加快通讯网络提标扩面,实现搬迁安置社区、产业聚集区、交通干线5G网络全覆盖。着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,积极推动月河南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率先打造五里、流水、双龙3个示范镇和建民月河新村、县河红升社区等30个示范村。
(二)坚持大抓项目,推动投资稳定增长。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大上项目、快上项目,上大项目、上好项目,以项目的强势推进,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。
高点定位谋项目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,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走向、国家投资方向,把政策变成项目,让项目支撑发展。认真梳理“十四五”规划项目,按照全产业链细分归类,持续充实储备库,不断扩大总盘子,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省支持。借力市场平台,发挥专家力量,高标准谋划、专业化包装,全年编报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0个以上。聚焦6个产业链条,发挥“链主”作用,谋划一批延链补链项目,把链条转化为具体项目,把项目镶嵌在产业链上。完善争取项目鼓励激励机制,全年向上争取资金不少于35亿元。
精准发力招项目。深入贯彻开放招商工作要求,灵活运用市场理念精准招商。突出产业链招商,主动到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接,引进一批电子线束、新型材料、纺织服装、毛绒文创、生态康养领域重点产业项目,完成招商引资155亿元。加大平台招商力度,发挥商会、协会作用,组建重点区域招商联络处,通过互联网全面招商、小分队靶向招商、产业链定向招商、驻地化目标招商,引进一个、带来一批、辐射一片。推进市区一体招商,力促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落地建设。支持本土企业发展,促进本地龙头企业转型升级。大力发展“归雁经济”,吸引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发展。
全力以赴推项目。建立双周调度、每月督办机制,全力推进16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,完成项目投资162亿元以上。组建攻坚专班,逐一制定措施,明确推进时限,做实项目前期,确保江源浩环保科技、康元医药技改等110个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。压实领导包抓、专班推进、驻地协调责任,一对一做好服务,点对点解决问题,确保华芯智能毛绒玩具、城市风雅家具、时代棒茶生产、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等40个项目建成投用,月河快速干道、建民农光互补、永源旭综合市场、兴安府等120个项目实际投资超过80%。
(三)聚力补链强链,加速产业提档升级。坚持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,稳步扩规模,着力提效益,加快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。
力促工业率先突破。完善园区配套和公共服务,优化产业发展布局,提升五里工业集中区品质,壮大三个百亿产业集群,全力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加快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、毛绒文创二期、富硒食品二区、东区产业孵化园建设,确保东德顺食品、嘉高祥纺织等10个项目建成竣工。加快电子科技产业园、临港智慧产业园规划建设,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,力促欧利科、嘉利恒等企业建成投产。实施新社区工厂“总部+”行动,建设总部企业5家。落实“一企一策”机制,支持龙王泉、芋硒王、新乐祥等“链主”企业做大做强,带动重点产业“串珠式”发展,培育重点工业企业8家以上,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5%。
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。依托中心城市聚集优势,深挖城市经济潜力,打造城市服务业新高地。做强莲花、金州等餐饮品牌,培育西城坊、鼓楼夜市城等1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。支持汉城国际等实施“商品+服务”行动,推动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。鼓励直播带货,发展网红经济,带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。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,支持瀛湖、双龙景区整合提升,建设瀛湖特色小镇、新农高茶旅示范园,抓紧谋划环安康湖旅游带建设,包装水上观光、湖岸文旅等项目,打造“山水汉滨·幸福安康”旅游品牌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,引进知名康养企业,加快秦巴明珠、极舟等康养项目建设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、管理咨询、商务会展,提升发展家政服务、外卖配送、养老幼托,满足多业态、多元化消费需求。
加快产业融合发展。紧密链接现代农业园、五里工业集中区、数字经济产业园,推动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,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厂5家,加快建设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。完善现代流通体系,建成智博物流园、供销冷链物流直供配送中心。依托“832平台”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深挖农业农村资源,打造流水凤凰、茨沟西沟等一批可观赏、可体验的田园项目。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,融合秦巴数字港、智慧物流仓,形成数字产业聚集效应,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。
(四)坚持补短强弱,加快城乡融合发展。深化全域汉滨理念,管理好中心城市,建设好城东新区,发展好集镇社区,形成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衔接互补的高质量城乡发展格局。
提升城市品质。当好城市主人,推动市区一体,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、森林城市成果,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持续打造“秦巴明珠、品质之城”。加大征收安置,有效管控“两违”,保障西渝高铁、环城干道东段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。启动西关古渡街区建设,完成兴安、长春等棚改项目征收。推进34个老旧小区改造,启动兴安市场综合治理,提升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品味。实施老街区、城乡结合部、城市出入口环境提升,规范“地摊经济”和“三车”管理,让城市的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一样干净整洁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把管理精细到楼栋单元,把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,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。
聚力发展新区。聚焦城东新区建设提速,探索新区管理机制,推动新区加快发展。优化城东新区规划,为城市东扩留足空间。加快征收安置,以征收保建设,以建设促征收,完成土地征收1000亩。创新项目管理机制,推动项目建设提速,开工建设运动公园、城东工业园、集中供水等10个项目,加快建设崇山路、博学路、职教中心、棚改安置点、城市综合管廊等12个项目,建成张石大道、张滩堤路结合二区等项目。完善招商政策,优化服务保障,力促大庙山森林公园、磨沟水街等6个项目落地建设。积极盘活现有资源,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,全年融资20亿元以上。
打造示范集镇。立足区位条件、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,找准定位、分类施策、有序推进,着力培育镇域特色。加快园镇一体发展,提升集镇管理水平,重点打造五里工业重镇。放大区位优势,增强带动辐射,聚力打造大河、洪山、茨沟两山中心镇。突出产业优势,以产带镇、产镇融合,加快建设关庙、张滩等产城融合重点镇。依托富硒茶园,探索采茶、制茶、品茶系列休闲体验发展路径,努力打造大竹园、牛蹄等茶旅融合特色镇。完善配套服务,创新旅游产品,聚力打造双龙、流水等生态旅游名镇。依托区域特色资源,着力打造沈坝、早阳等特色农业重点镇。依托红色资源,健全教育、培训功能,积极打造县河、紫荆红色教育基地镇。
(五)坚持民生为本,持续提升民生福祉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健全完善全民覆盖、普惠共享、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,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。
全力促进就业增收。落实就业优先,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。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,保障好农村转移劳动力、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就业,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。扎实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,持续深化中西部劳务协作,努力打造汉滨劳务品牌。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,帮助城镇“零就业”家庭、城乡低收入家庭稳定就业。落实减税降费、稳岗扩岗、金融支持政策措施,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步发展。落实最低工资标准,保障城镇就业人员基本待遇。鼓励就业创业,激发勤劳致富内在动力。
奋力发展社会事业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创建,加快推进高井中学、五星小学等22个校建项目,持续化解“超大校”问题;深入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扩大集团化办学,优化教师资源配置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;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,提升职业教育水平;加快学校管理改革,落实“区聘校管”制度,建立校长述职评议机制,规范教师队伍管理。加快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、区中医院、区三院传染病医院,改扩建8个卫生院,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;加强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应用,完善医共体建设,实现区镇村互联互通;建立长效监管机制,切实规范医疗行为;落实三孩配套政策,促进人口均衡发展。完善集镇、安置社区体育设施配套,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扩面行动,推进自助图书馆、文化馆向镇办延伸;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加强非遗保护传承。
努力提高保障水平。实施养老服务幸福安享计划,建成阳光护理院二期,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,改造提升敬老院3个。统筹推进机构养老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,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。落实孤儿、无人抚养儿童、农村留守儿童分类保障,加强未成年人保护。规范低保、残疾人两项补贴、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落实,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推进全民参保计划,健全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及工伤、失业等保险机制,扩大社会保险覆盖。高质量建设退役军人保障体系,解决好退役军人实际困难。
(六)聚焦绿色发展,持续建设美丽汉滨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深入开展污染治理,大力推进绿色发展,让汉滨的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山更绿。
坚决当好秦巴卫士。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境整治“回头看”,持续治理秦岭“五乱”,加快推进蒿坪河污染治理。刚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,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、生态保护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。深入开展撂荒地、乱占耕地建房、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,牢牢守住耕地红线,全力保障粮食安全。加大矿产资源监管力度,推进采矿权有序退出和绿色矿山建设。加快推进大坟大墓专项整治,深化绿色殡葬改革。深入推进“林长制”,稳步实施重点区域绿化,持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,让绿色汉滨永不褪色。
持续改善生态环境。打好减煤、控车、抑尘、治源、禁燃、增绿“组合拳”,推进化工、汽修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,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达标城市行列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,深化“五长+一员”河湖长制,常态化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,深入推进禁渔禁捕,规范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,加强水源地保护,完成红土岭水源地修复治理,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开展乱搭乱建、乱贴乱画、乱摆乱放专项治理,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“五美庭院”建设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,着力整治餐饮油烟、噪声扰民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。
大力推进节能减排。全面实施清洁生产,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,坚决杜绝新上高能耗、高污染项目。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,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,努力建设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。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,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投放,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。大力推动绿色消费,积极倡导低碳生活,加快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。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。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,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转移转补双赢。
(七)深化改革创新,努力增强发展活力。抓住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,推动机制、治理、保障创新,以高质量改革创新,激发追赶超越内生动力。
实施体制机制创新。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建成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,推进镇村便民服务站建设,实现高频事项“一网办好”、重大项目“帮办代办”、民生事项“一次办结”。加快推进“数字汉滨”建设,探索实施政务云、政务网和一体化大数据中心。深入推进“三变”改革,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和股权交易机制,集中解决产业发展流转土地难、启动资金难、产品销售难问题,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。稳妥推进农村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,不断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。加快五里工业集中区、城东新区管理机制创新,实现融合引领发展。完成区级融资平台整合,强化发展资金保障。
实施社会治理创新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,严厉打击非法集资、电信诈骗、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创新落实“321”基层治理,打造社会治理典型。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健全信访、综治、司法、调解“四位一体”矛盾纠纷调处机制,提升矛盾化解效率。完善源头预防、动态监管、失信惩戒制度体系,保障劳动者权益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常态化防控新冠疫情,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。深化应急能力建设,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,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,防范遏制责任安全事故。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,全力保障校园安全。加强市场监管,保障食品、药品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。
实施要素保障创新。创新人才保障机制,确保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能发展。深化建行定点帮扶、苏陕对口协作,常态化推进民营企业家和专业人才交流学习。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,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、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25家。积极搭建科研平台,加大与科研机构、院校合作力度,建成中药材试验示范站。坚持“亩产论英雄”要求,盘活存量低效用地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。综合运用股权融资、发债等手段,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,着力解决好融资难题。
四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
新的历史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,我们必须以法治为先、担当为要、诚信为本、廉洁为基,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。
建设法治政府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,深刻感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全面开展“八五”普法,启动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,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。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,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扎实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度,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。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下沉,完善行政执法公示、记录和重大案件法制审查制度。完善法律顾问服务体系,实现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。
建设有为政府。有知才能无畏、有知才能有为。完善区政府党组学习制度,提升班子履职能力和水平。保持积极阳光的状态,强化责任在我的担当,雷厉风行、率先垂范,以快干赢主动、以实干求实效。优化督查方式,狠抓工作落实,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安排、有时限、有落实、有结果、有反馈。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强化动态督查和全过程考核。健全风险防范体系,有效应对风险隐患。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建设诚信政府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,说了算、定了干,责任面前不推诿,矛盾面前不回避。秉承“企业为先、事无大小、全员服务”理念,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、解决问题零停滞、政策落实零障碍,全力打造政策更优、审批更快、成本更低、服务更好、监管更准的营商环境。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,广泛开展诚信行业、诚信单位创建,重点治理失信行为,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、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。
建设廉洁政府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严格执行“一岗双责”,严格遵守廉洁纪律。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加强政府投资、工程建设、资源出让、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;前移审计监督关口,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,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。认真贯彻“三项机制”,鼓励干部大胆试、大胆闯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,坚决反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不搞政绩工程,不做表面文章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持续压减一般性、非刚性支出,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,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。
各位代表!新时代使命光荣,新征程重任在肩,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凝心聚力,真抓实干,奋勇争先,奋力谱写汉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
附政策解读:【图片解读】2022年mobile 365365051_www365bet娱乐场_www.bst365.com政府工作报告